新京报讯(记者赵敏)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儒藏》数字化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举办。启动仪式现场,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500万元,用于支持北京大学开展《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并通过“识典古籍”智能整理平台支持开展《儒藏》数字化工程,后续相关成果也将在“识典古籍”上线,面向公众开放。《儒藏》数字化项目启动仪式上,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图源: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此次启动仪式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中华古老文明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是全本《儒藏》工程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将极大促进《儒藏》的编纂和传播,也将丰富和提升智能工具对儒家文明的知识储备和理解问答,推进中华文明智能体应用。据悉,《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文化工程,以现代技术和学术标准,系统整理我国以及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韩、日、越三国历史上的重要儒家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使之成为一个方便阅读、检索和资源共享的独立文献体系。《儒藏》工程分“精华编”和“全本”两步实施。先期成果《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已于2022年全部完成出版。全本《儒藏》计划收书3000余种(含“精华编”),约10亿字,将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四国历史上有价值的儒学文献。2023年4月,全本《儒藏》编纂启动。全本《儒藏》积极响应国家古籍数字化战略要求,重点推进《儒藏》文献的数字化整理、智能化利用和网络化传播。此次合作,字节跳动在公益捐赠之外,还提供“识典古籍”智能整理平台支持全本《儒藏》的编纂。“识典古籍”网页截图。 图源: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识典古籍”是字节跳动联手北京大学共同打造的古籍数字化平台,上线两年多来,已具有版式识别、自动标点、结构整理、校勘等涉及古籍整理的全流程整理功能,目前已上线1万部古籍,并免费开放。“识典古籍”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减少专家繁重的基础性工作,借助平台团队协作功能,提升编纂整理效率。字节跳动古籍保护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据《儒藏》整理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识典古籍”产品功能,与更多机构及专家携手,持续助力古籍修复、数字化和活化,与各界共同为古籍保护与传承创造更大的价值。编辑 甘浩校对 李立军

" />

评分4.0

丹道至尊

导演:管虎

年代:2019 

地区:欧洲 

类型:美国 复仇 英国 台湾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13日 12:10

原标题:为什么吃起来有股tnt的味道

矛盾纠纷少了,服务群众多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提升了。都匀市公安局自今年2月启动运行人民广场、新都汇警务站以来,共接待周边群众30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儿童、老人20人次,找回归还群众丢失的身份证、手机、箱包等物品38件,为周边群众办理犬牌68个,受到周围市民群众一致好评。

“为你们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态度点赞,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女生激动地对民警说道。原来,女子巡逻队10月6日晚在石板街开展巡逻时,遇到一位女学生求助,称其手机不慎遗失,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料,需要民警帮助寻找。女警一方面耐心安抚该女生情绪,详细询问丢失手机的型号、品牌以及外观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询问周边群众寻找线索。几经周转,民警通过询问和走访,找到了捡到手机的保安,该保安拿着丢失的手机正一筹莫展之时,接到了巡逻女警的电话,经过核对,确属报警人丢失的电话,民警立即带着女生找到保安将手机领回并交到其手中。

此外迷途知返,都匀市公安局在城区新建6座无人机工作站,为全局各警种配备喊话、热成像、夜视、可变焦等行业级警用无人机25台,实现空域全覆盖并全部纳入智能飞控平台集群作战。今年以来,运用无人机支撑安保活动132次,制止打架斗殴、人员聚集137次,查获非法种植毒品植物案件168起、打击143人,打掉农村野外赌博团伙2个抓获68人迷途知返,排查溺水、火灾隐患286处,支撑救援任务74次迷途知返,解救受困“驴友”16人,找回走失人员63人。

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都匀市公安局将“三心”服务贯穿于服务群众的每一个窗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办事窗口、提供优质服务等多项服务措施。各派出所、人口大队、交警大队围绕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上门办理、延时预约、邮寄送证、设立专场等服务。针对群众急事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急事急办”服务机制;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事前、事后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办事难”“考证难”“办证难”等问题。

原标题:赋能“智慧科技”:TCL重新定义“家与家电”

敦煌,是一座说不尽的文化艺术宝库。壁画中飘逸的飞天、瑰丽的色彩,月牙鸣沙之间的气息和温度,无不令人心生向往。12月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上演。这部剧从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中汲取艺术灵感和创新能量,通过讲述1935年的敦煌学家常书鸿先生和生活在2035年的敦煌数字研究中心青年张燃的故事,展开跨时空对话,呈现一代代敦煌人的匠心传承。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中说,“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践行艺术为民的崇高使命,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文艺创作的不渝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源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源自“两个结合”。在国潮兴起的今天,我们要挖掘并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迷途知返,寻找与时代的契合点,借助戏剧的方式和当代观众进行连接。

敦煌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近年来借助“数字敦煌”迷途知返,文物正在“走出”洞窟让更多人看到。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同样可以赋能舞台创新表达,挖掘和展现戏剧内涵和艺术魅力。《受到召唤·敦煌》融合话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突破传统舞台限制,搭建多空间多线性叙事结构。同时,这部剧结合了即时拍摄、5G技术、人工智能、3D特效等,以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来展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艺术+科技”的融合,并非为了吸引眼球,而是要对经典艺术进行转译、转码,营造沉浸感的戏剧空间,让观众更好地感受敦煌的大美。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文艺舞台蕴藏着巨大潜力。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今年4月首演当天,就尝试用5G传输方式联动6个城市,让六地观众同时看到演出。

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离不开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今年5月,《受到召唤·敦煌》主创团队前往甘肃敦煌进行创作采风。在与敦煌研究院员工座谈交流中迷途知返,主创们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有了更深认识。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主创们感受古老和现代的融合交织。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受到召唤·敦煌》主演张艺兴感慨,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青年演员要努力用艺术创作致敬灿烂的敦煌文化。行走在敦煌莫高窟,我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更坚定了创作一部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千余年前,古人以匠心妙手开凿洞窟、绘制壁画、雕刻彩塑,为全人类留存了一座文化艺术宝库。今天迷途知返,我们要以文艺的力量,参与到敦煌文化艺术的传承弘扬中,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