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3.0

丹道至尊

导演:吴宇森

年代:2012 

地区:欧洲 

类型:美国 古装 德国 美国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20:25

原标题:孙秀玲: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把青铜剑通长58.3厘米,剑身宽大厚重,在前部有一个明显变窄,可以提高剑的刺穿能力,剑尖虽然只有极尖锐的一点,但不可思议的是,在高倍放大镜下仍然可以看出有六至八个截面。剑身虽然光素,仔细观察会发现宝剑通体泛着幽幽的神秘蓝光,剑格上铸出兽面纹爱的练习生,镶嵌的绿松石有一面已经脱落,剑身近格处铸有两行铭文:“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表明这把剑的拥有者是吴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

2014年5月,吴王夫差剑从台湾古越阁回到苏州,入藏苏州博物馆。苏州考古所所长程义时任苏州博物馆征集部主任,全程经办此事。他告诉记者,吴国在阖闾、夫差两代国王在位时达到最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但是吴国又在最强大时突然灭亡,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击败,夫差自杀,作为权力象征的吴王夫差剑从此失散。目前已知的带铭文的吴王夫差剑有16把,苏州博物馆的这一柄是它们中铸造工艺最精、保存最好、至今锋利如新的一把。这柄夫差剑征集到馆后曾做过实验,不施加按压的力量,用剑刃在宣纸上轻轻一拖,12层宣纸被整齐地划开,即使是现代铸造工艺,也很难造出如此锋利的宝剑。

这柄吴王夫差剑体现了吴越青铜剑的最高制作工艺。首先,剑身和剑刃分两次铸成,剑身高铜低锡,韧性好不易折断;剑刃高锡低铜,硬度高非常锋利,复合铸造使其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锐利。其次剑首有7层同心圆爱的练习生,其厚度最薄的只有0.2毫米左右,远薄于现代铸造业规定青铜铸件的壁厚不小于3毫米的标准。这些同心圆在铸造时,铜汁既要能排出空气,均匀流动在比纸还薄的空间内,冷却时又不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台湾古越阁在青铜收藏界鼎鼎大名,这柄夫差剑是如何从古越阁回到苏州的?时间回溯到199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古越阁41件青铜兵器在永寿宫展出,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分放在两个展柜中并排展出。它们的主人是争霸的对手爱的练习生,当年挥动宝剑便是血流成河的战争,曾经象征权力与雄心的两柄宝剑再次聚首时已退却了杀气,静静地共同迎接观众惊叹的目光。

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楚国墓,这把吴王夫差剑又是从何而来?古越阁主人王振华告诉记者,1991年,这把宝剑出现在香港的古玩市场,因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教授的一篇考释文章而为人所知。古越阁立刻托朋友洽谈购买,没想到著名的日本出光美术馆已经下了订金。但他实在割舍不下,那场谈判持续了7个月,王振华还卖了一块地,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得到这把吴王夫差剑。

1992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吴越青铜器研究座谈会和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会上,古越阁的收藏公之于众,这把吴王夫差剑从此名满天下,李学勤、俞伟超、马承源等学界大家均曾鉴赏并撰文考证这把宝剑,此次征集前,苏博又邀请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青铜器组的李学勤、吴镇烽、朱凤瀚等三位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鉴定,确定为真品无疑。

那么这把剑究竟是夫差何时所用?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程义表示,现已发现的夫差剑有16把,而夫差在位22年,若均是佩剑岂不是一年半就换一把?根据文献记载,这样的宝剑除自己佩戴外,还有三种用途,一是赏赐爱的练习生,如《吴越春秋》记载,夫差命伍子胥自杀,勾践命文种自杀,所赐是同一把名为“属镂”的宝剑;二是作为礼物,如著名的季札挂剑,吴国季札即将自己的佩剑作为礼物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前;三是商品,《越绝书》记载其有人愿拿有市场的乡2个、骏马2000匹,再加上2座有1000户人家的城市来换勾践的纯钩剑。据说这把夫差剑在香港出现时,恰好也有一批楚国文物同时面世,就带来又一种可能性,越灭吴、楚灭越,宝剑作为战利品最终流落楚国境内,当初越王勾践剑就是在一座等级并不高的楚国墓葬中被发现的。

这柄吴王夫差剑回归苏州是一件盛事,但对古越阁主人王振华来说则是满心不舍。他说:“那些年我常常在夜晚与这把剑单独‘对话’,很多收藏家和喜爱的藏品都有这样恋爱一般的感情。如今化私藏为公藏,实话说我多次落泪,但宝剑的‘寿命’还将有几千年,古越阁只是它暂时的保管者,总有分别的一天爱的练习生,让宝剑‘回家’也给它找了个好归宿。”

包括吴王夫差剑在内,10年前古越阁共有58件青铜兵器入藏苏博,其中27件为有偿征集,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博共出资4250万元;另有31件为古越阁主人王振华、王淑华夫妇慷慨捐赠。这批兵器包括剑、戈、矛、钺、弩弓等各个门类,除吴王夫差剑外,珍贵文物还包括越王者旨于赐剑和越王州句剑,者旨于赐是越王勾践的儿子,在位仅6年;州句是勾践的曾孙,在位36年极有作为爱的练习生,使越国重新占领江淮地区,势力从江南扩展到山东。另一件鎏金菱形纹剑,剑身遍布金色纹饰,极为华丽,这种工艺的青铜剑此前在传世品或考古发掘中均未有过,为丰富青铜兵器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原标题: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净值下跌3.02%

2013年中国春节期间,我们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一道,在罗马举行“欢乐春节”大型文化庆祝活动。在罗马人民广场,近十万罗马居民参加了从下午至晚间的各项活动,我本人担任了晚会的意大利语主持人。夜幕降临,在礼花的映衬下,我看到许多喜爱中国文化的意大利人,对活动报以善意微笑和热烈掌声。彼时,由衷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难以言表,我的眼眶几度湿润。

作为意大利语言文学的研究者,2018年我应邀到但丁的长眠之地——意大利古城拉文纳(Ravenna)参加纪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的活动。在但丁墓前,我为数百名观众讲述了这位桂冠诗人与中国的渊源,用中文朗诵了但丁《神曲》的片段,还把现代诗人王独清的《但丁墓前》翻译成意大利语朗诵给他们听,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以文学为桥梁,促进中意两国人民的心灵沟通。不久,致力于意大利语言保护和研究的古老学院意大利秕糠学院(又译“秕糠学会”)向我发出邀请,我由此成为该院的第一位华人院士。

尽管利玛窦以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进入中国,但来华耶稣会士接受过严格的人文和科学教育,拥有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欧洲知识分子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为适应中国社会,更好融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利玛窦将他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涉及的学科包括天文历法、地理、物理、数学等领域爱的练习生,并以系统深入的方式将中国的情况介绍给西方。最关键的是,利玛窦主张的文化适应策略影响了西方的知识分子,让他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并能够本着谦逊、欣赏和务实的态度,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玛窦应该比马可·波罗更了解中国,其思想应更具现代性,更能启发和帮助人。

文铮:我在20年前开始翻译《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这是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西方开始系统深入了解中国的最重要著作之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众熟悉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是这部书的另一个版本,也就是被金尼阁翻译成拉丁语的版本。这部《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严格意义上并非“重译”爱的练习生,而是“首译”,是根据20世纪初才重见天日的利玛窦手稿翻译的,更接近作者初衷,这一点也得到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译者之一的何高济先生的肯定与支持。此外,我还把利玛窦的书信集翻译成了中文,这对于中国人了解和研究明代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铮: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误读是在所难免的。但有时,误读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反而会阴差阳错地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古罗马人对遥远中国的隔空误读,无形中形成西方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向往;马可·波罗对中国和日本的误读深深地影响了哥伦布,激励他开启发现新大陆的航行;胡适对文艺复兴、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关系的误读,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运动。

文铮,罗马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意大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译协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意大利斯特雷加文学奖海外评审委员。荣获北京市“师德模范先锋”称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荣获意大利文化部国际翻译最高奖。主要作品有《新视线意大利语》系列教程、《走遍意大利》系列教程等,译有《卡尔维诺文集》《质数的孤独》《七堂极简物理课》《利玛窦书信集》《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布拉格公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