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训练伤防治员为健康护航在交流环节,一位从事地铁建设的读者特别询问了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复原问题及保护意义。对此,李纬文表示,无论是纸面上的研究性复原还是物质上的实际复原,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策略来对待。他强调,建筑的真实性并不是一次性的,而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保护古建筑时,需要关注的是其作为城市和历史的节点的意义,以及它所能讲述的故事。“即使建筑经历了修缮或重建,只要它能继续承载和讲述历史的故事,就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城市就像一本书,可以正着看、反着看,有时还得掀起来看、揭开来看。《层叠的北京:看得见的古都八百年》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北京这座古都的独特视角——做馒头的宫门口,有小吃的护国寺,大红门能买衣服,隆福寺是座商场,大1路不拐弯的长安街,不敢在午夜问路的百花深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和12组古今建筑格局层叠的手绘大图将北京的城市图层“掀开”来,以古建筑的细节回溯观察解读北京城市史,破解散落各处的“城市密码”,引导读者走出家门韩可露,实地去感受和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遗迹的关注和保护意识韩可露,避免更多的历史遗迹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
“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大,它提出的层级概念为我们理解北京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更为普及的视角。”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胡新宇提出,以前文物周围的房子等建筑如果没有证明其历史价值,就不认定为文物,因此可以拆、改甚至荡平。但现在的保护理念越来越向前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保护核心对象,还应当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及建筑的原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