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5.0

丹道至尊

导演:田歌

年代:2016 

地区:欧美 

类型:穿越 强者 甜宠 英国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18:24

原标题:员工出差归来直接回家被算旷工开除

11月9日,第二十一届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复赛理论知识考试在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举行。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大赛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来自北京110多家企业的职工和两所印刷学校的学生共1600余人参加复赛。技能大赛复赛副总指挥、北京印刷协会秘书长张廷海告诉记者,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已经举办21届,今年首次由市新闻出版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赛事规格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他表示,“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强调岗位练兵,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办赛、颁发证书,也能让我们的职工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11月9日,第二十一届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复赛理论知识考试现场。参赛者包括职工和学生,1600余人参与复赛“我是从怀柔赶过来参加考试的。”早上7点,考点门口已经站满了人,其中一名来自印刷企业的参赛选手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单位有多名职工通过初赛,进入复赛,早上,单位专门派车从怀柔将他们送到考场。“企业和我们职工都很重视,我们参加了很多次学习培训,甚至进行了模拟考试。希望这次能好好发挥、取得好成绩,拿下二级证书。”第一场考试在早上8点30分准时开始,只见参赛选手们拿着准考证、身份证,经过监考老师核对后,一一进入考场。记者注意到,每个考场有30名考生、两名监考员,考场严格按照标准设置了手机放置区和信号屏蔽器。考卷到手后,参赛选手们开始埋头答卷。据了解,此次技能大赛复赛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印品整饰、数字印刷、平版制版、装订、平版印刷五种工种的理论知识,每名参赛选手按照自己从事的工种或学习的专业进行考试。参赛选手进入考场。为了保证整个环节顺利,大赛参考国家专业考试规范,理论环节采用“AB卷”模式。考场门口,监考老师在开考前随机选取两名考生检查试卷完整情况。技能大赛参考国家专业考试规范,设置了信号屏蔽器。“这次大赛可以说是‘印刷界的高考’,可能是很多选手参加的最高规格的考试。”张廷海介绍,从初赛开始,有8500人次报名参加,北京各印刷企业、学校积极参与。很多职工边上班边学习备赛。作为曾在行业一线工作的人富江5,张廷海深知这次大赛对职工的意义。12月决赛完成后,根据成绩,参赛选手将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行业需要,拿着政府部门颁发的证书,我们印刷行业职工也会有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今年想更上一层楼”“感觉难度不大,有信心取得好成绩。”现场,一名参赛选手走出考场。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房山职业学校高三学生,此次参加的是“数字印刷”考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这次理论知识考试的内容和我平时学习专业相关,但包含了很多实践中的内容。通过这次大赛备考,我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第二十一届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复赛理论知识考试现场。学校带队老师赵春立告诉记者,印刷专业高一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高二进行专业和核心课程学习,高三进入实践。参加这次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是高三学生,参与项目为数字印刷和平版制版两项。“我们有7名学生进入了复赛,他们这次能学习到不少东西。”赵春立说。“去年拿了三级证书,今年想更上一层楼。”来自北京地大产业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刘彤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二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复赛考试更严肃、正式,考题内容也增加了新的专业知识。刘彤表示,从初赛开始,自己所在的公司有124名来自不同岗位的职工报名参与,公司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不仅组织了技能培训学习,还组织了三次模拟考试。在工作空闲或者下班回家时,职工们都会抓紧时间刷题学习。“我很珍惜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希望能取得好成绩。”刘彤说。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编辑 彭冲 校对 李立军

原标题:在时间中“逆行” 在历史中传承(暖闻热评)

中新网天津11月13日电 (王顺琦)记者从天津市滨海新区获悉,近日,天津市南港工业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这一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石化天津基地的乙烯产能达到250万吨/年,成为中国石化乙烯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之一,将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发展,助推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发力。

据悉,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是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以及中国石化世界级炼化基地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该项目涵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共13套化工装置,应用一流技术与理念,致力于生产高端化、差异化且能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其以绿色智造为特色,首创乙烯装置与LNG冷能耦合利用,打造绿色电厂,并建成国内石化行业首家无人智慧实验室。

生产准备和开车过程中,克服“首台”“首套”“首次国产化”等多重困难,通过多种举措确保安全环保平稳开车。投产后每年能够为下游提供400万吨高端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原料。目前,众多企业已选址落户,“产业+创新”生态圈不断壮大,对加速我国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