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6.0

丹道至尊

导演:马彦祥

年代:2018 

地区:韩国 

类型:韩国 印度 台湾 美国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20:26

原标题:研究认为:全球需新增4400万名中小学教师

就这样,李方中报考了武汉大学,来到了湖北老家。武汉独有的“过早”文化、汉口江滩的落日余晖等美食美景让他很快适应并爱上了这里。“两岸的饮食文化是相通的!”喜爱美食的李方中发现,武汉“过早”文化的代表热干面、三鲜豆皮都和自己爱吃的台湾鸡丝凉面、饭团做法不谋而合:“鸡丝凉面也是用芝麻酱做调料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把面煮熟了再拌上酱直接吃;饭团也是糯米里面包油条和榨菜等馅料”。

不管是做茶艺沙龙,或是手冲咖啡知识科普,还是联合企业做求职分享,他尽己所能地拓展这所咖啡馆的功能属性,“让它更像是一个让同学们能交流互通、有所收获的场所”。合伙人韩笑清楚地记得珞珈空间开业后的盛况:不少港澳台生踊跃报名前来兼职,“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左右”。随后,李方中又创办了魔卡师电子科技公司,在老家这片热土进一步挥洒自己的创业激情。

“无论是珞珈空间咖啡馆还是魔卡师电子科技公司,都有享受到湖北省对台青年创业的补贴政策。珞珈空间在2018年拿到了10万元,魔卡师在2019年拿到了5万元。”当时湖北省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辅导中心老师们跑前跑后,帮忙珞珈空间选址的场景,李方中仍历历在目:“校内外几乎都跑了个遍,最终选址在靠港澳台生源的滨湖边,开业后学院各项活动也都优先给我们承办。”这些帮助让初次创业的李方中切实感受到了老家的人情味。

2020年,随着李方中硕士毕业,珞珈空间咖啡馆画上了句号,但其留下的创业火种仍跃动着。武大法学院在读台生林镇祈,受到学长的鼓舞,萌生了创办校园文创工作室的念头,苦恼找不到合适渠道的他,跑去向学长求助,李方中很快为其对接到一家合适的渠道工厂并申请到学校相关配套资源;武大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牙医林毅一年前在工作上遇到了些法律纠纷,也第一时间找到方中咨询,最终妥善解决。

“方中祖籍是湖北枣阳的,有一种故土情结在,所以会支撑着他愿意为这个地方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看出来,他身上有我们楚人不怕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湖北省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辅导中心导师熊晓煜为李方中扎根老家的创业热情感到欣喜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我们是一个省校共建的基地,基本可以辐射到全省的台湾青年,像李方中这样的台湾青年在湖北还有很多,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就业补贴、政策解读、落户咨询等帮扶工作,让更多有意来鄂发展的台湾青年能够扎根湖北、实现梦想。”

他皮夹里那枚小小的台胞证也见证了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那时候的台胞证是一个褐绿色的本子,2010年左右换成了卡式的,再到2017年读研时,发放了台湾居民居住证。”自带芯片的台胞证,让方中外出交通、住宿变得更加便利:“过高铁站时直接刷卡,不用取票了;办理酒店入住,也能够直接识别。”这也进一步点燃了李方中探索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这些年,以湖北老家为圆心,他先后打卡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西安等76座城市,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壮美河山。

原标题:两部门:调整铝材、光伏、电池等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秘鲁汉学家柯裴(Patricia Marina Castro Obando)对客家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不仅将“中国和秘鲁的客家人”作为其博士论文的选题,还出版了图书《隐形的社群:秘鲁的客家人》。近日,她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讲述客家人在秘鲁由隐形到显形的融合之路,深化了对秘鲁华人的历史与现实的认识。

根据柯裴的研究,1849年,首批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出发前往秘鲁,其中就不乏客家人的身影。然而,有关客家人的记录却很少,因为他们经历的几次移民浪潮与中国移民的整体情况相似:第一波浪潮开始于1849年,主要是华工前往秘鲁从事农业种植、鸟粪开采和基础设施修建等工作;第二波浪潮自1874年算起,中国和秘鲁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商贸移民取代了劳工移民;20世纪初,第三波浪潮中,由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的入境限制,中国工人不得不转移到其他拉美国家,这批移民被称为“加州华人”(chinos californianos),其中就有客家商人。

“为什么谢宝山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虽然那个年代的秘鲁种族主义情势严重,但他仍然成为了领袖。”柯裴介绍,在华人圈子内,谢宝山成功将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社群整合成一个大社区。他是一位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华人社区以外的秘鲁社会也备受尊敬,并修建了学校,在秘鲁推广中华文化。作为一位正义、仁慈的华人领袖,1921年,他被秘鲁政府授予“太阳勋章”(Orden del Sol),这是对杰出人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荣誉。“直到今天,我们还记得谢宝山先生的杰出贡献。”柯裴说。

柯裴分析称,由于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感,客家移民及其后代对中华文化在秘鲁社会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贡献。这有助于双方的文化理解以及秘鲁多元文化身份的建立。柯裴提到了秘鲁一位知名的客家诗人Julia Wong Kcomt。她是客家后裔,今年刚去世,是秘鲁华人社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她的诗句很美,在其中能找到客家元素、客家文化的痕迹。

在柯裴看来,中餐、特别是粤菜,是了解当今秘鲁美食的关键。秘鲁美食因粤菜元素的加入而更丰富,包括食材、烹饪方式、新菜式等。而在粤菜厨师中,有不少客家人。她提到了两家秘鲁知名的客家餐厅:在秘鲁经营了很多年的“Restaurante TiTi”可能是秘鲁第一家客家餐厅,也是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它是中餐特别是客家菜融入秘鲁美食的例子;另一家餐厅“Restaurante Hakka”成立于2018年或2019年,烹饪客家菜,现已成为秘鲁知名中餐厅之一。

秘鲁的客家人仍会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庆祝活动,比如春节。客家人也保留着精神信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比如在会馆里供奉关公。有趣的是,在这个绝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的国度,秘鲁人对客家庙宇很崇敬。“秘鲁人去客家庙宇是为了San Acon,也就是中国的关公。”柯裴观察到,秘鲁人会去客家庙宇学习看风水和占卜,关圣帝君巡游等活动在秘鲁也取得了成功。

谈到中华文化的“出海”,柯裴指出,除了培养受众的兴趣,制定策略也很重要,要寻求创造交汇点以加强文化之间的联系。她认为,可以把美食融合当成桥梁,促进跨文化交流;此外,秘鲁当地的一些文化中心,在进行文化活动时,可以结合秘鲁本地的文化元素。在技术手段方面,则可以通过融媒体产品讲述中国人的坚韧性格和身份认同,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柯裴(Patricia Marina Castro Obando),秘鲁汉学家,现任秘鲁天主教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秘鲁的中国客家移民。2014年至2016年参加“新汉学计划”,为北京大学与秘鲁天主教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著有《秘路情深:十八个中国故事,同一颗秘鲁真心》《文明的长河:中拉文明互鉴》(西班牙文版)以及《隐形的社群:秘鲁的客家人》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