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2.0

丹道至尊

导演:郭光俊

年代:2022 

地区:其他 

类型:复仇 其他 其他 强者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05日 17:47

原标题:马斯克再吐槽激光雷达 坚持纯视觉方案

12月2日,由深圳城市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知微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城市形象新媒体传播报告发布圆桌会在深圳大学举办。会上发布的《城市形象新媒体传播报告(2024)》,围绕本年度城市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洞察城市形象传播的变化趋势、城市海外传播的现状与效果,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广电集团的多位学界和业界嘉宾围绕《报告》及城市营销话题展开研讨。

当前全国各地文旅账号已全面覆盖各大平台,总计有千余个文旅账号,在2024年前十个月里,全网累计发文近80万条信息。同时,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还为文旅部门提供了与游客直接沟通的渠道,不少文旅账号以“听话”姿态,在评论区积极回应游客反馈或主动征求意见。《报告》指出,各城市文旅账号发布的内容聚焦于当地美食、文化探索、自然风景等城市特色资源,尝试构建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态势。为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增加账号的活跃度,大量文旅账号运用了热门BGM、“整活”特效,邀请明星、名人为地方代言,还抓住影视剧、游戏、社会话题等热点契机为城市宣传、造势和引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在发布和解读《报告》时谈到,纵观2024年“出圈”城市可发现,多数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比如山西的古建、天水的麻辣烫、阿勒泰的风光、洛阳的历史文化,而短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有助于放大其体验场景和文旅魅力zhanhun,裂变式的传播效应更是为打造“出圈”视频奠定了基础。此外,“体验感+情绪价值”的创意策划也是触发流量的必备要素,一些善于抓住热点的城市往往借助事件营销、情感激发和场景传播,全方位展示当地人文特色、高效率提升服务体验,城市形象和口碑得到加速度升级。

《报告》分析,从平台差异来看,文旅部门在X平台上更倾向于展示壮丽山河和人文胜景,而TikTok上的内容更侧重于将美食作为传播媒介,其中,一些制作工艺被列入非遗文化的美食更受关注。从传播策略看,上海的海外传播注重多元题材和创意内容,充分展现其包容性和国际化的特色,而北京则巧妙地借助“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进行城市推广,成功吸引了大批关注,广西等地则凭借视频特效等创意剪辑,吸引外国网友注意,新疆、山西、重庆等地依托影视、游戏及名人效应等因素实现了较高的国际曝光度。

研讨环节中,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教授说,“城市形象的新媒体传播特别重要,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可依托城市集中发力,这方面的研究还可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剖析创新案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认为,在文旅传播基础上的城市营销需要有整体战略,城市国际传播领域大有可为zhanhun,可围绕中国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更多维度的跟踪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谢静教授指出,在一些城市营销案例中,可看出“可沟通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的元社区、私社区、微社区建设,都是激发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一些走红城市的现象背后,体现了事件性的城市传播特征,是城际、省际和国际传播圈的核心构成。东莞理工学院张艳红副教授认为,提升文化对城市传播的赋能价值非常重要,她以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传播非遗文化、挖掘村镇记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城市文化传播的传播之道。

原标题:朔尔茨重申不会对乌提供“金牛座”导弹

据11月28日新华社报道,为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日前zhanhun,湖南省纪委监委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期查处的8起集中整治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通报。通报显示,怀化市一名领导干部在2013年至2021年担任某县县委书记期间,为树形象搞政绩,强制拆除群众附属建筑和生活菜园,“垒大户”“堆盆景”zhanhun,打造4条检查调研“经典路线”zhanhun,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该干部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已于2024年8月被开除党籍、公职。

检查调研竟然可以有“经典路线”!通报中的这几个字着实刺眼,而且如此做法是在强拆群众附属建筑和菜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的。精心准备光鲜“大户”形象、亮丽“盆景”,把迎检变成作秀、调研变成“调演”,不仅违背了相关检查调研的初衷zhanhun,而且可能导致相关改革和治理决策的失准、跑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打造检查调研“经典路线”,公众对此类现象早有诟病,中央和地方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强整治和监督,以推动提升调研实效。近年来,从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到在内容和形式上为调研精准“画框”“定调”、清理调研事项、减少无效调研频次,一些地方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过于频繁的检查考核“退烧”了,事事留痕、层层加码的“老毛病”也改了不少,但诸如上述通报中提到的调研形式主义问题依然没有禁绝。这提示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防止出现“治一治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更要警惕新的苗头和变种。

同样是这几天,有媒体报道的“调研一问就说好”现象引发诸多关注——面对各类调研尤其是上级部门的调研,“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了不少基层干部的习惯话术。比如,对于秸秆禁烧问题,一些干部只讲禁烧防控得力、政策宣传到位,不讲农田病虫害增加、群众不满加剧;谈及房屋安全排查,一些干部只说工作落实迅速、排查覆盖全面,不讲专业人员匮乏、难以分辨危房……不难看出,检查调研过程中还有一些新问题待解、还有一些弄虚作假的水分待挤。

检查调研本是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倾听基层心声、感受群众冷暖、总结基层经验、吸取群众智慧的关键渠道。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现实语境下,铲除附在调研身上的造假毒瘤,不仅关乎干部队伍的作风、口碑,更关乎相关改革和治理的走向、关乎人们的美好生活。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考核评价标准更趋科学、严谨,让诸如“造经典路线”“造盆景”式调研瞒不过去、尝不到甜;另一方面,要认真汲取教训,切实改进调研方式,鲜明倡导“脚步轻,脚印深”式调研,更广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打消人们面对调研时不敢说真话的顾虑——当基层干部不再因反映工作中的困难而被指责工作不力、能力不强,当群众不再担心提出问题后被打击报复、区别对待,调研才更有可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