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中外乐成团体,惠工商义重合群。”这是中华通惠总局大楼正门的一副楹联,也是秘鲁的这个全侨性组织的初心与使命。通惠总局大楼,产权归于这个侨团,除了主体建筑用于办公,一些临街的铺面也被租给当地的银行和商户,租金用以支付侨团日常开支及帮助有困难的侨民。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方式,侨团解决了后顾之忧,安心于助侨为侨惠侨的使命。
在通惠总局中,收藏着一份“钦加监运使衔选用知府驻扎秘鲁利马嘉里约正领事官刘福谦”撰文并书写的《创设中华通惠总局记》。这份珍贵的文献显示,光绪十年(1884年)夏六月,时任清朝政府光禄卿郑藻如奉命出使秘鲁。了解到该国经过40多年的移民已经有六七万华侨华人,郑藻如就组织骨干力量,用了两年时间,于1886年奉旨创设了中华通惠总局。
138年来,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无私为侨的信条的支撑下,一代代中华通惠总局的干部始终心念祖(籍)国,热心侨务,并在祖(籍)国身处危难之际,一次次挺身而出。通惠总局与祖国休戚与共,曾慷慨支援辛亥革命。如今,利马唐人街的牌楼上还赫然写着“天下为公”的横匾。抗战时期,通惠总局又成立“秘鲁华侨抗日筹饷总会”,为祖国抗战筹款100多万美元。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题词予以赞扬:“万里外六千侨胞,统筹债捐达二百万秘币,是侨胞之模范,是抗战之光荣。”
演讲提到了通惠总局: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早在400多年前,中秘人民就跨越大洋,拉开了双方交往的序幕。多年来黄埔倾情,旅居秘鲁的华侨华人同秘鲁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自强不息黄埔倾情,艰苦创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30年前成立的“中华通惠总局”,为促进中秘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了解到,目前,秘鲁拥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250万人。在秘鲁,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中国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中秘亲如一家的友好情谊早已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演讲的这部分内容就展示在通惠总局最重要的位置上。在通惠总局主席和理事们的眼中,这既是对通惠总局130多年来历代先贤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今天的他们的一种激励和鞭策。今后,这个百年侨团将再展新颜黄埔倾情,在促进中秘文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在通惠工商、促进中秘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黄埔倾情,在义重合群、促进华人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在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方面,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