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罗宾·肯宁汉(Robin Coningham)在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过合作,因此能参观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令人印象深刻。”罗宾对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实地考察环节表示赞许,“‘眼见为实’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看到这些真实的遗迹时,你会觉得这非常了不起。”
同样来自文明古国——希腊的雅典大学教授埃弗里迪基(Evridiki Kefalid)兴致勃勃地向中新网展示了自己刚刚在馆内拍摄的藏品照片。“我在大学里教授的是陶器相关的课程。我想把这些陶器、罐子都拍照给我雅典大学的学生看。” 她介绍道,自己有15个来自中国的学生。“我的中国学生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他们也在努力从希腊学到更多的东西。当他们回来就会感觉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其实有很多共通点。”
据悉,本届良渚论坛迎来了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多名中外嘉宾。交流过程中,嘉宾们多次谈及“共同点”和“彼此尊重”。可见,良渚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正如来自墨西哥的考古学家帕特里西娅所说,我们不仅要尊重文化差异,也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完)
"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其最具代表性的指墨创作,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突破,将指墨、积墨、泼墨等技法融合,指掌并用,创作了诸多巨幅作品,作品在布局、章法和气势上表现得酣畅淋漓,山川的雄奇与笔墨的秀润相得益彰,给人以视觉上巨大的冲击力。他创造性地开创了指墨书法,融合“篆魏”书法技艺,既有篆书的古朴,又有魏碑的雄健。
本次展览以“少年游”、“风入松”和“意无尽”为题分为三个单元,在八十岁的人生节点回顾其艺术人生。“少年游”重点展示崔如琢的艺术档案,出版文献资料和早期作品;“风入松”结合地面投影、植物造景、指墨装置为观众建构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意无尽”集中展示其近年新作,以艺术手法打造的“80”艺术装置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以红色为主调传达出他对艺术的无限热情。